• 官方微信

  • 就业路广 振兴路宽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21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春、夏、秋季在村里的种植园区打工,秋收完去葵花色选厂打工,冬天在家照顾牲畜,如果精力允许,再去离家不远的淀粉厂打份工。太仆寺旗红旗镇红旗村脱贫户刘云把自己的一年四季安排得明明白白。

      前些年,村子里没有产业,周边也没什么企业、工厂,想打工得进城或者去外地。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读书的孩子,刘云夫妇没办法外出打工,几亩地成了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村里其他人家也一样,要么举家搬迁到外地,要么守着几亩田地过日子。后来,村里通过流转土地,建起了4个种植园区,还依托马铃薯种植优势,吸引了淀粉厂在此投资建厂。2021年,村里申请到乡村振兴资金260万元,经过多方考察后,用这笔资金建成葵花色选厂,不仅带动产业发展,还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以前没‘工’可打,现在产业多、工厂多,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只要自己想干,一年四季都不缺活儿,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刘云说。

      从2022年9月葵花色选厂投入生产到11月底,每天用工达七八十人,其中大部分是脱贫人口。厂子当年盈利近6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加了15万余元。还带动周边嘎查村种植葵花2万多亩,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红旗村葵花色选厂的建成得益于锡林郭勒盟支持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的政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锡林郭勒盟安排财政衔接资金重点支持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现代种植养殖业、乡土特色产业、休闲旅游业、新型服务业等乡村产业,强化产业利益联结和带动作用,带动脱贫人口就业。2022年,全盟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16个,投入各类财政帮扶资金4.6亿元,带动脱贫人口3.2万人。

      除支持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外,锡林郭勒盟通过巩固就业帮扶载体促进就业、扶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劳务输出和劳务协作、扶持返乡入乡留乡创业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发展培育就业帮扶车间、加大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拓宽脱贫人口就业创业渠道。2022年,全盟近万名脱贫人口找到了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脱贫户赵金库是太仆寺旗千斤沟镇三结村的公益护林员。2月5日元宵节当天不是他值班,但他也习惯性去自己负责的林地里转一圈,避免有人放炮点着林子。“有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也有了一份责任。”今年58岁的赵金库说。

      为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政策落实,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因失业返贫的,予以识别并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实施精准帮扶、精细化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按规定给予“一对一”就业帮扶;对于有务工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及时推送就业信息、开展针对性培训;对于各类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帮扶车间等经营主体,及时掌握其用工需求,做好对接服务。同时,积极兑现务工就业脱贫人口稳岗补贴、交通补助、技能培训补贴等就业帮扶补贴,发挥政策帮扶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