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建设 > 先进典型数据库
    陈学春:初心不改 守护百姓健康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3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在金莲川草原,日升月落间,有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奔波于医院的无影灯下与民生事务的案牍之中。他就是正蓝旗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急诊创伤中心主任陈学春。30年来,手术台上,他凭借精湛医术与仁心,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履职路上,他积极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诠释政协委员的担当。陈学春以初心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着医者救死扶伤、心系民生的壮丽生命礼赞,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岗位上坚守奉献。

      1993年开启的从医之路,铺就了陈学春扎根基层的坚实道路。阿日呼布乡与哈毕日嘎镇卫生院的10年磨砺,让这位年轻医者在牧区辗转出诊中淬炼出精湛医术,更在牧民质朴的笑容里读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真谛。“这些经年累月的基层实践,是比任何教科书都珍贵的人生课堂。”如今已是学科带头人的他,仍时常向年轻医生讲述那段与牧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岁月。

      后来,从基层卫生院踏入正蓝旗人民医院急诊创伤中心,陈学春开启了一段与时间赛跑、和死神较量的征程。急诊室里,高强度、重负荷与强应急是日常底色,各类紧急状况如潮水般不断涌来。2007年的一个夜晚,注定在陈学春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当时他正在值班,一位母亲抱着喉部完全梗阻的幼童,心急如焚地冲进诊室。孩子幼小,这位母亲面对手术抉择,满心犹豫,迟迟不敢做决定。可时间不等人,孩子的生命体征急剧下降,很快没了意识。千钧一发之际,陈学春没有丝毫迟疑,在没有家属签字的情况下,果断主刀实施气管切开术。那一瞬间,手术刀划破寂静的空气,也划破了死亡的阴霾。谈及往事,陈学春眼中有星光闪烁,这样的生死时速,在急诊科已成常态。

      作为创伤中心主任,陈学春平日里接诊的烧伤患者最多,这些年来,他在治疗烧伤、皮肤创损领域不断深耕、不断突破,自创了再生修复技术,更在2023年斩获卢森堡国际发明专利技术荣誉。这项融合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治疗方案,不仅让患者告别漫长痛苦,还因花费少、痛苦少的救治效果,深受青睐,许多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目前,累计治愈烧烫伤、皮肤创损、慢性溃疡等皮肤疾患248例,让“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痛点在他手中化作治愈的温度。

      多重身份的转换间,陈学春始终校准着为民服务的坐标轴。作为医院管理者,他推动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基层卫生院联动”机制;作为政协委员,他提交的优化三级医疗资源配置等提案,为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每周雷打不动坐诊,时常深入牧区开展义诊巡诊,每年两会期间精准建言,构成了他“医政双履”的民生图谱。

      “我既然一开始就选择了它,那我就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好、做精。”看似朴素浅白的一句话,里面有热情、有坚守。

      三十载寒暑易节,青丝染霜的医者依然保持着初入阿日呼布乡时的热忱。当问及何以保持三十年如一日的激情,陈学春答道:“草原儿女最懂,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医者”二字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