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家风家教话传承
    沙仁格日乐:50载匠心裁剪绣草原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18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用羊皮做蒙古袍,首先需要选料,然后是裁剪,接着缝制、沿边、镶边、钉扣。”沙仁格日乐老人一边细心地裁制,一边向我们介绍着蒙古袍制作的大致工序。

      沙仁格日乐是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新宝拉格嘎查的一位普通牧民,也是锡林郭勒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察哈尔服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今年74岁的她,精神矍铄,手中的针线从未停歇。

      “我十七八岁开始跟妈妈学做蒙古袍,成家后又跟着婆婆学,再后来给村里的人做,现在教学校的老师和牧民们做蒙古袍。因为喜欢这个工作,想让这个技艺一代代传下去。”谈到学习缝制蒙古袍的经历,沙仁格日乐老人如是说。

      沙仁格日乐制作的是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工艺上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款式和风格,服装的领口、大襟不绣花,领边、领座、大襟、垂襟和开衩衣边用绸布镶边,具有独特的韵味。

      “这个袍子是我刚成家的时候跟婆婆学的,那时候全部用手工缝,也没有尺子、没有图案和样子,自己一点点琢磨,慢慢地就会了。最难做的就是领口、扣子这些部分,要缝一个月左右。”沙仁格日乐老人一边展示着手中的蒙古袍一边介绍说。“那时候牧区活儿多,家里人口也多,在外面干活儿养牧,回来还要做饭,但只要有时间我就缝。”

      2019年,沙仁格日乐被评为“中国手工坊·优秀绣娘”。2020年,获得全盟蒙古族服饰制作类优秀奖,此后她荣获同类赛事多个奖项。2023年,她的作品《各族人民心连心》获得锡林郭勒盟蒙古族刺绣比赛三等奖。2020年5月,沙仁格日乐被授予“锡林郭勒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察哈尔服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近几年,沙仁格日乐经常义务教授学校的老师们和牧民们缝制蒙古袍,制作蒙古族刺绣、手工艺品等。自2020年以来,她还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的老师和牧民们进行免费培训,每年教学指导近200人。“这几年,我给村里的牧民办培训班。今年起,去旗里给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上课。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让这个传统的手艺得以传承下去。”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