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近日,在二连浩特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内,一辆辆满载马肉、羊绒等商品的货车从蒙古国驶来,经过二连海关检查后,井然有序驶入监管区;申报大厅内,边民互助组(合作社)代表正在忙碌地办理进口商品相关手续;进出口商品超市里,各地游客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选购心仪的商品……
据二连海关统计,2024年,二连浩特口岸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额达5.34亿元,其中落地加工模式交易额约5.15亿元,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二连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也是全国首批13个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之一,贸易额稳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在边民每人每天8000元免税额度的政策红利下,当地已形成以粮油、绒毛、肉类为主的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体系,交易国别涵盖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3国。针对进口量增多的情况,二连海关开辟“绿色通道”,提前完成进境动植物许可证等单证审核,迅速取样送检,实验室优先检测,高效完成通关。
自2023年4月二连浩特口岸首次实施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政策以来,二连海关积极作为,全力构建边民互市贸易监管“一体系两平台”,深入推进“委托申报”“直通运输”“免到场查验”等便利化措施应用,为进境粮食、肉类转场检查等关键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逐步实现了“边民增收入、企业得发展、政府创税收”的多方共赢,同时不断推动二连浩特口岸从“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
二连浩特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于2017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复,正式封关运行,设有边民互市贸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综合商务平台等功能区域。随着边民互市贸易区的不断发展壮大,这里建起了互贸区商品展示销售中心、二级交易市场,边民互助组和合作社也越来越多,边民备案人数超过1.3万人,贸易额也逐年攀升,从最初的近9000万元,增长到如今已突破5亿元。截至2024年底,二连浩特口岸共有落地加工企业20家、边民互助组16个、边民合作社1个,边民备案人数超过1.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