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锡林郭勒盟的毡绣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作品图案精美,针法活泼,线条明快,富有魅力。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遗手艺人走进大众视野,非遗作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非遗技艺不仅成为传承人的坚守,也日渐走进社区、走向大众,焕发崭新活力。
走进锡林浩特市巴彦查干街道达布希勒特社区的毡绣活动室,老人们手持绣针,专注于手中的刺绣工作,她们手法熟练,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在她们的手中逐渐呈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挂在墙上的56个民族形象的毡绣作品,每一张都细腻入微、栩栩如生、色彩明艳,展现了各民族独特的服饰、妆容和风情,细节之处更是惊艳,仿佛能让你走遍祖国大地,亲身体验各民族的文化魅力。据介绍,这些毡绣作品均由社区老人们花费1个月时间精心绣制而成。
达布希勒特社区副主任刘宇莎介绍:“今年9月份,我们举办了‘民族团结心向党’手工毛毡绣画活动,老人们历时1个多月绣制手工艺品,用一针一线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一幅幅精美的绣画成为大家心中民族团结的象征,也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凝聚力,展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友谊,传承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居住在达布希勒特社区的老人们都是从牧区转移进城来到这里居住的。从小喜欢毡绣艺术的老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唠家常、做手工,并在社区活动中心设立了毡绣活动室,至今已经整整10年。在毡绣活动室里,有许多老人们亲手制作的小蒙古包、蒙古袍,这些色彩斑斓、形象生动的手工艺品和毡绣作品,蕴含着老人们的智慧和心血。
通过绣毛毡这一传统技艺,老人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共融。在他们的努力下,达布希勒特社区的毡绣活动室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将各族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