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盛夏的锡林浩特市贝子庙民族团结广场上,各族群众欢歌笑语、一片祥和。这座建于2003年,占地4.5万平方米的广场是锡林浩特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走进贝子庙却日殿的民族团结进步宣教室,三大主题展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贝子庙从多元文化交融到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百年历程。室内展陈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成果等动态内容也在此实时更新。“民族团结进步宣教室是我们向广大信教群众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锡林浩特市委统战部宗教科工作人员刘书涵介绍。
在规范管理方面,贝子庙实施“五个规范”建设,健全安全预案、财务制度等管理体系,同步推进国旗国歌、“六进”活动融入日常。宗教活动场所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定期开展,夯实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根基。
锡林浩特市贝子庙管委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宗教活动全程。组织教职人员常态化学习宪法法律与宗教政策,强化法治观念,积极践行“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四条标准”。近3年来,教职人员累计向社会捐赠15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众、支援抗疫救灾,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爱党爱国教育室成为贝子庙凝聚思想共识的前沿阵地。在这里教职人员定期开展“双月学习”,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体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心灵深处厚植爱党爱国意识。室内书架上陈列丰富的书籍,让宪法和法律法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宗教活动场所,助力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贝子庙的“广场+文物+双教育室”模式,将民族团结广场的文化交融功能、古建筑的历史见证作用与宣教阵地的思想引领效能深度融合,形成民族宗教工作的示范样板。锡林浩特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宗教事务局局长阿拉坦陶古思说:“我们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宣传栏+‘两室’为平台,组织宗教教职人员深入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
如今的贝子庙,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场景随处可见,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氛围日益浓厚,一幅“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