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建设 > 先进典型数据库
    班凤斌:坚守匠心 传承古老技艺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9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走进苏尼特右旗双利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轰鸣,电子雕刻机正将提前录入好的图案和花纹精准地雕刻在木料上。与此同时,其他车间的工人们也在不停地切割、组装、上漆……集中所有力量加紧赶制一批来自陕西省的蒙古包订单。

      “我们家族生产制造牧区用品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我从小就跟着祖父学习蒙古包用品制作技艺,这门技艺在我们家族代代相传。”双利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班凤斌是蒙古包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谈及对蒙古包的情怀,他言语质朴,目中有光。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942人上榜。苏尼特右旗蒙古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班凤斌名列其中,正式加入“国家队”。

      班凤斌祖祖辈辈生活在苏尼特大草原,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蒙古包营造技艺有着真情和执着的追求。班凤斌1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蒙古包营造技艺,2012年成立了苏尼特右旗双利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传统全套蒙古包以及家具,先后开发研制出8大类、120多个品种、150多个花色的用品,使得部分濒临失传的文化瑰宝得到保护和传承。班凤斌还在继承苏尼特右旗民族用品厂“双喜”牌蒙古包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研发和注册“双吉祥”“吉祥草原”牌全区著名商标的蒙古包,先后获得全国性蒙古包设计大赛一等奖、吉祥草原锡林郭勒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如今,双利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不仅将蒙古包营造技艺发扬光大,2023年11月还被确定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班凤斌被确定为国家乡村工匠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