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扎根草原深处的院士专家工作站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10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寒冬时节,走进内蒙古贺斯格绿色产业进出口有限公司草原生态型畜牧及产品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室内开展研究,一派忙碌景象。负责人金花博士介绍道:“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优质肉牛的相关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这项技术投入使用后,可以推动肉牛养殖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提高牛群整体质量,促进农牧民增收。”

      院士专家工作站于2018年12月在乌拉盖管理区成立,是首个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也是全盟唯一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团队中共有26名专家学者,并邀请蒙古国农业科学院院士杨·甘宝勒德担任首席院士,主要开展草原保护利用、高寒草原优质肉牛选育繁殖、牛羊副产品开发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几年来,院士专家工作站在草原深处默默耕耘,在草原生态建设、创建绿色畜牧业和畜产品、精准扶贫等工作中均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到农牧民手中,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2023年群里母牛全都怀上牛犊了,产的牛犊个头壮实,卖价也高。现在我家的债务全部都还完了,2024年我计划再买辆皮卡车!”牧民贺喜格都楞高兴地说。曾经,贺喜格都楞靠传统方式养牧,因经营不善欠下了许多债务,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帮助下,他与贺斯格绿色产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为公司养殖了200多头草原安格斯肉牛,公司为他提供饲草料、冻精,免费上门冷配,进行技术指导,贺喜格都楞养牛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在乌拉盖管理区,像贺喜格都楞这样受到院士专家工作站帮扶的牧户还有50多户,家家都养殖着200头左右肉牛,每户年均增收超14万元。

      羊肉是人们十分喜爱的美食,但羊尾因脂肪过多,在餐桌上往往不受欢迎。为提高草原羊尾脂肪附加值,促进牧民增收,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应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利用草原蒙古羊大肥尾脂肪,该项目将羊尾中提出的油脂转化为化妆品原料,可用于生产羊尾油化妆品。经过潜心研发,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妆品创新大赛上,由院士专家工作站负责人包音都古荣·金花带领团队研发的草原羊尾油脂护肤品获得二等奖,蒙古羊大肥尾实现“变废为宝”。除此之外,院士专家工作站还开展了草原羊羊脑提取磷脂型DHA研究,首创草原牛羊肝脏提取天然左旋肉碱制备技术等,各项开发研究将为农牧民养殖增效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项,培养科技人才20名,为农牧民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1500余人次。同时,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已申报“高品质动物油脂的微波制取技术”“利用酶法酯交换技术制备新型油脂”等5项国家专利,举办3期高端外国专家技术交流活动,参加8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2021年,工作站负责人包音都古荣·金花获批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第十一批“草原英才”工程培育个人,2023年获批“草原英才”滚动支持计划,共获得专项资金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