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要闻
    转变经营思路 擦亮生态底色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14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近年来,多伦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为保护来之不易的良好生态环境,多伦县持续推进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经过连续两期实施该项目,提高广大养殖户舍饲禁牧的积极性。目前,多伦县舍饲圈养牛的比例不断增加,有效保护全县生态环境。

      “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实施前,由养殖主体申报,随后,多伦县畜牧工作站会同乡镇村组干部入户开展肉牛鉴定,并根据鉴定台账及依托‘多伦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开展耳标佩戴、信息录入、产犊追踪、档案制作等工作。最后,对项目期间符合条件的产犊母牛进行补贴。”多伦县畜牧工作站站长糜立银介绍。项目实施期间,由乡镇村组监督养殖主体的全年舍饲圈养落实情况,若未进行全年舍饲圈养,则取消补贴资格。目前,两期项目已全额发放补贴款共计4925万元。

      2022年、2023年,多伦县连续实施完成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有效激发养殖户舍饲禁牧和饲养高代次优质基础母牛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伦县将实施全年舍饲圈养的养殖主体户通过冷配在项目期内产犊的二代以上改良基础母牛纳入项目补贴范围,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进行发放,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发放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有效性。

      糜立银介绍,多伦县于1994年开始实施黄牛改良,目前,已实现全境冷配覆盖。经过持续30年的冷配改良,全县肉牛品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将二代以上基础母牛作为参与该项目的基本条件,切实提高养殖户饲养高代次优质基础母牛的积极性和养殖规模,主动淘汰低代次劣质基础母牛,不断提高肉牛品种质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为了有效减少纸质台账的填写,节省人力物力,使项目实施更加科学精准、公平公正,多伦县建立“多伦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向冷配员发放冻精等冷配物资,每支冻精在入库、发放、使用等环节做到全程可追溯。养殖户、冷配员、核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手机客户端协同使用,及时将基础母牛的明码耳标及芯片耳标、冷配日期、冻精号、产犊日期等信息整合录入,最终形成完整的档案。

      为提高群众积极性,多伦县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盟、县两级融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参与该项目的条件、程序、要求、补贴额度、意义等重点内容。此外,通过制作“明白纸”、开展培训班、工作人员入户宣讲等形式,让广大养殖户及时准确了解项目政策。

      通过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养殖户的成本压力,一定程度上增加收益,保障多伦县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