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明实践
    1103公里上一座座有生命的界碑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20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北疆边陲,草长莺飞,相伴晨光夜幕,守望家国情怀。

      锡林郭勒北部,绵延1103公里的边境线,这里是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管辖区域,7.3万平方公里的边管区面积,占全区边管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全国边境线距离北京最近和中蒙段管辖最长的站级单位。

      这里有扎根边疆、无限忠诚的边境派出所民警,在稳边固边的同时倾力为民服务,他们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

      这里也有群不穿警服的“卫士”,他们既是牧民,又是护边员,在他们的牧场上,每一座蒙古包就是一座哨所,每一位牧民就是一位哨兵。

      5月末,一场细雨过后,伴着高亢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阿巴嘎旗吉尔嘎郎图苏木边境堡垒户、护边员格日勒其木格家门前冉冉升起。

      作为锡林郭勒盟首位女护边员,每逢过节和重大纪念日,格日勒其木格都会和附近的巡逻民警、护边员及嘎查牧民一起组织升国旗仪式,这已成为她担任边境堡垒户多年形成的习惯。

      每一次升旗,都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每一次巡边,都是草原儿女践行爱国情怀。

      每天沿着6公里边境线巡逻一次,一次就是一上午,仔细观察边境物防技防设施运维情况,巡查是否有可疑人员和车辆,劝导游客尽快撤离边境线……这是二连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苏木呼格吉勒图雅嘎查牧民、护边员、护边驿站负责人乌尼孟和的日常。

      守边就是守家,守边也是传承。乌尼孟和从小到大深受“老革命”外祖父和“少年民兵”母亲的影响,一家三代人用70多年的时光用心用情守护这片草原。2000年他加入草原110联防队,2023年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创新成立护边驿站,乌尼孟和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成为全盟首批5A级护边驿站负责人。

      多年来,乌尼孟和收集上报各类情报线索多达2000余次,累计巡边2100余公里,堵截边境周边非法偷猎和盗挖野生药材人员80余人次,尽自己最大努力守护草原边境,保证边境辖区治安稳定。

      遥望祖国腹地,护边员们目光深情,守望北疆草原,护边员们脚步坚定。目前,全盟沿边6个旗市(区)已有护边员1123名,护边驿站642处。

      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下辖27个边境派出所,辖区人口近5万人,牧区人口居住点多、线长、面广,辖内有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2个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

      近日,中宣部宣教局公示了“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拟命名对象名单,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宝格达山边境派出所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成为全国移民管理系统和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评单位。

      宝格达山边境派出所位于全盟最东端的宝格达山林场,是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唯一地处林区的边境派出所。针对辖区地处偏远,居民居住分散,该所建立了学雷锋“红心暖心”团队,在履行好稳边固边工作的同时,力所能及帮助居民取送快递、代购蔬菜、围棚圈、赶羊群、焊太阳罩等,一件件小事却帮了群众的大忙,被当地群众称为“好警察”“活雷锋”。

      又得垒粪砖,又得剪羊毛,家里的牧活儿虽然多,但黄胜利和老伴儿并没有太发愁。5月末的一天,他又向附近的“亲戚们”发出了求助。早晨一个电话,中午一群身着制服的“亲戚”就来到他家,而这几位“亲戚”就是不远处的苏尼特左旗洪格尔边境派出所民警。

      黄胜利常说,儿女们常年在外地,家里的400只羊和几十头牛都是民警帮着“看大的”。垒完牛粪,民警们就一头钻进棚圈帮着剪羊毛,手艺和当地牧民没啥两样,除了放羊,这些年派出所民警掌握的技能还有很多,其中包括接羔子这种难度系数较高的事。

      此外,该派出所还广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将周边孤寡老人纳入点对点帮扶,定期走访慰问、提供帮助,力所能及帮助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走出困境。在护边驿站储备医疗、应急、救援等物资,保障护边力量基础生活物资补给,在方便执勤执法的同时,降低了边民群众办事成本,多次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架起了一道边境警民“连心桥”。

      近年来,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先后培育了荣膺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草原110、内蒙古十大法治事件“四所联调”经验和全区首支“马背警队”等多个典型,涌现出了全国公安楷模赵永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布仁达来等一大批模范个人。